关于成语一言丧邦的解释及意思

降心阁微信:FS550558专注泰国情降十年,情降和合术、拆婚合婚、惩罚降头

"一言以兴邦,一言以丧邦"怎样理解?


一言兴邦,一言丧邦

【原文】

定公问:“一言而可以兴邦,有诸?”孔子对曰:“言不可以若是其几①也。人之言曰:‘为君难,为臣不易。’如知为君之难也, 不几②乎一言而兴邦乎?”曰:“一言而丧邦,有诸?”孔子对曰: ‘言不可以若是其几也。人之言曰:‘予无乐乎为君,唯其言而莫 予违也。’如其善而莫之违也,不亦善乎?如不善而莫之违也,不几乎一言而丧邦乎?”

【注释】

①几:期,期望。②几:近。

【译文】

鲁定公问:“一句话就可以使国家兴旺,有这样的话吗?”孔子回答说:“话不可以这样说啊。不过,人们说:‘做国君很艰难, 做臣下也不易。’如果真能知道做国君的艰难,不就近于一句话可以使国家兴旺了吗?”鲁定公又问:‘一句话就可以使国家灭亡,有这样的话吗?”孔子回答说:“话不可以这样说啊。不过,人们说 ‘我做国君没有别的快乐,只是我说什么话都没有人敢违抗我。’如果说的话正确而没有人违抗,不也很好吗?如果说的话不正确而没有人违抗,不就近于一句话可以使国家灭亡了吗?

【读解】

一言兴邦,一言丧邦。

乍一听很有些危言耸听,哪有这样厉害的一句话呢?

仔细想一想,尤其是联系到历史的经验和现实的发展来进行思考,“一方兴邦,一言丧邦”的说法其实也并非危言耸听,反倒 还很有些深刻性在其中哩。

以孔子在这里举出的两句话来看,“为君难,为臣不易”,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做领导人难,做中层干部也不易。没有一定的行政工作经验,是难以体会得到这句话的深度和分量的。相反,一旦能深刻体会到“为君难”,也就会勤勤恳恳,兢兢业业地尽心于国事,做到了这一点,国家也就会兴旺起来。总而言之,这句话类似于唐太宗时的名言:“创业难,守成也不易。”很有些沉重而深刻的分量。

另一句话是说到权力的绝对性问题。如果当一个国家领导人 只是想到自己有至高无上的权力,并且以此为乐,以权力为享受。 就像安徒生著名童话《皇帝的新衣》里所讽刺的皇帝那样,放个屁都是香的,那也就离亡国不远了。

可见,虽然语言不是原子弹,不可能一下子炸毁一个国家;反过来也一样,没有哪一句话可以像“芝麻开门”那样神奇,一下子就兴旺一个国家。但是,语言支配思想,思想决定大政方针和政策,所以,有时候,关键的一句话就是可以起到兴国亡国的作用。以我们所经历的时代来看,“抓党内军内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 权派”是不是搞乱了党,搞乱了军队,搞乱了国家呢?而“实践 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”、“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”、“白猫黑猫, 抓住老鼠就是好猫”、“发展才是硬道理”等待,每一句话是不是都起到了兴邦的重大作用呢?

回过头来看,一方兴邦,一方丧邦,的确还是危言耸听啊!

“一言兴邦,一言丧邦”是啥意思?谢谢!


就是说:有时候一句话能够让这个国家富强,也可以让这个国家衰亡。这暗指君王的言行要谨慎。

一言以兴邦,一言以丧邦什么意思


【词目】:一言兴邦,一言丧邦

【拼音】:yī yán xīng bāng,yī yán sàng bāng

【基本解释】:指关键人物的一句话能影响大局。

【原文】:

定公问:“一言而可以兴邦,有诸?”孔子对曰:“言不可以若是其几①也。人之言曰:‘为君难,为臣不易。’如知为君之难也,不几②乎一言而兴邦乎?”曰:“一言而丧邦,有诸?”孔子对曰:‘言不可以若是其几也。人之言曰:‘予无乐乎为君,唯其言而莫予违也。’如其善而莫之违也,不亦善乎?如不善而莫之违也,不几乎一言而丧邦乎?”

一言丧邦打一个生肖,一言丧邦是个啥生肖


猪!

《论语·子路》:“一言而丧邦,有诸?”

一言兴邦,一言亡邦。史记(战国策)


一言兴邦与一言丧邦

这个故事,大约发生在2600年前左右,故事发生在鲁国的曲阜城。那时孔子受到了鲁定公的重视。

有一天,定公问孔子:“一言而可以兴邦,有诸?”孔子对曰:“言不可以若是其几也。人之言曰:‘为君难,为臣不易。’如知为君之难也,不几乎一言而兴邦乎?”

曰:“一言而丧邦,有诸?”孔子对曰:‘言不可以若是其几也。人之言曰:‘予无乐乎为君,唯其言而莫予违也。’如其善而莫之违也,不亦善乎?如不善而莫之违也,不几乎一言而丧邦乎?” (《论语·子路》)

译:

鲁定公问:“一句话就可以使国家兴盛,有没有这样的话?”孔子回答说:“话不可以这样简单啊。不过,人们都这样说:‘做国君很艰难,做臣子也不易。’如果真能知道做国君的艰难,不就近于一句话可以使国家兴盛了吗?”

鲁定公又问:‘一句话就可以使国家灭亡,有这样的话吗?”孔子回答说:“话不可以这样简单说啊。不过,人们都这样说:‘我做国君没有别的快乐,只是我说什么话都没有人敢违抗我。’如果说的话正确而没有人违抗,不也很好吗?如果说的话不正确而没有人违抗,那么,不就近于一句话可以使国家灭亡了吗?”

鲁定公提出的问题是:一种态度或一句话,照着去做,国家会兴盛或灭亡?讨论的是国家兴亡的大问题。但提出问题的表达有些机械,有点急于求成。孔子的回答比较辩证,有主次迟速之分。

那么为什么知道做国君很艰难,做臣子也不易,这样就能兴邦呢?这一点古人做了进一步说明。

朱熹说:“因此言而知为君之难,则必战战兢兢,临深履薄,而无一事之敢忽。然则此言也,岂不可以必期于兴邦乎?” 谢氏曰:“知为君之难,则必敬谨以持之。”知为君难,就会极端的谨慎,一点都不会粗心大意。御六马之车,不小心,弄不好会翻车的。

那么为什么说做国君的说话没有敢违抗就会亡国呢?这一点古人也做了进一步说明。宋人范氏说:“言不善而莫之违,则忠言不至于耳。君日骄而臣日谄,未有不丧邦者也。”宋人谢氏说:“惟其言而莫予违,则谗谄面谀之人至矣。邦未必遽兴丧也,而兴丧之源分于此。然此非识微之君子,何足以知之?”也就是是说:国君不是上帝,不能垄断真理,言言正确,如果言论错了,臣子不能提出谏诤意见,君主也听不到不同意见,其后果是君主会日益骄纵,而臣子会天天讲谄媚之言,这样国家会一天天坏下去。

很显然,孔子是赞成国君听谏诤的,也是反对臣子无原则媚上的。

内容版权声明:除非注明,否则皆为本站原创文章。

转载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989hlj.com/post/25639.html